协会动态
Association dynamics

中药饮片专项抽检及中药材质量监测情况

来源: | 作者:协会秘书处 | 发布时间:2023-05-15 | 2316 次浏览 | 分享到:


1675批次中不符合规定54批次,重点存在掺伪、掺杂、外源性有害物质残留超限、采收加工与炮制不规范等问题

2022年,国家药监局继续组织开展中药饮片专项抽检。全年共抽检9个中药饮片品种1675批次(其中配方颗粒18批,饮片1657批),重点针对可能存在的染色、增重、掺伪或掺假、不规范种植等质量问题,开展检验和探索性研究。经检验,符合规定1621批次,不符合规定54批次(见图15)。不符合规定项目主要涉及性状(28批次)、禁用农药(16批次)、显微鉴别(12批次)、含量测定(12批次)、羰基值检查(2批次)、浸出物(2批次)、水分(1批次)、总灰分(1批次)、酸不溶性灰分(1批次)、重金属(1批次)等方面,分别占全部不符合规定项目的36.8%、21.1%、15.8%、15.8%、2.6%、2.6%、1.3%、1.3%、1.3%、1.3%(见图16)。

同时,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有关要求,国家药监局继续组织开展中药材质量监测,组织对部分药品生产企业、药材市场集散地或种植集中区的中药材质量进行监测。2022年中药材质量监测共抽取9个品种241批次样品,其中,药品生产企业187批次,市场集散地或种植集中区54批次。所有样品按照不同品种特点,针对相应项目进行了研究性检验,主要针对掺杂掺伪、加工炮制规范、农药残留等问题开展。2022年中药饮片专项抽检及中药材质量监测发现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混伪品掺伪问题,如片姜黄存在蓬莪术掺伪、山银花掺伪金银花、麻牛膝掺伪川牛膝、紫草饮片存在同属与近源属植物混用问题;二是掺杂问题,如茜草中掺入较多地上茎导致性状、显微鉴别、浸出物不符合规定;三是外源性有害物质残留超限问题,部分饮片存在农药残留、重金属及有害元素超标等隐患,如部分批次菊花禁用农药超标、个别批次金银花重金属超标、部分批次川牛膝重金属超出通则限量规定、检出植物生长调节剂;四是采收加工与加工炮制不规范问题,如不同采收期金银花样品质量差异较大、川牛膝干燥过程中未按药典规定进行发汗,且存在产地趁鲜加工现象。抽检及监测结果提示,我国中药材及饮片总体质量状况良好。但中药饮片全产业链参与者应进一步提高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应提升全程质量控制意识,严格遵照质量标准及炮制规范要求执行;从源头保障原料药材的质量,重视中药材的道地性种植及规范生产,对药材采收后、饮片炮制加工前的药材供货商环节的质量把控,重点关注掺伪、有害物质残留等问题;加强药材溯源管理及贮存环节管理,督促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严格工艺规程与购进药材质量控制;继续强化中药材市场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