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动态
Association dynamics

基药在医院销售有多冷?用数据说给你听!

来源: 艾美达医药咨询 | 作者:国家药监局综合司 | 发布时间:2023-05-22 | 1249 次浏览 | 分享到:

现在对于基药,业内呈现剃头挑子一头热:比较热的是企业,趋之若鹜,再加上最近各大协会的各大分会不停组织召开相关领域的学术研讨会,各分会主委、副主委轮番登场,共识指南满天飞,企业对此追捧的热度可见一斑。

但有热就有冷,比较冷的是医疗机构,国家卫健委医政司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基本药物采购品种数占比为42.59%,较2020年提升0.70个百分点。如果上面的数据还不足以说明基药虚热之症的话,最近某省某三甲领头医院的实际销售数据,则说明了基药销售在医院销售有多冷。

根据这个三甲医院销售排名前300名的药品品规显示,销售前10的药品中只有1个是基药。排名前30的药品只有2个,排名前50只有8个,前300的则只有51个。

制表:茶馆 凌渊

打开这51个基药结构一看,化药有40个,中成药更可怜,只有11个。

制表:茶馆 凌渊

当我们以中成药入手,再层层剥开洋葱,看看中成药的药理作用领域,会发现,这个三甲医院中,理血剂(内科)占据最大份额,有4个品种,其次的是清热剂与补益剂,各有两个,其他药品作用领域只有一个。

制表:茶馆 凌渊

令人多少有些诧异的是,在这家医院销售排名前300的品规中,自费药有46个。所以,经常有医药行业的朋友在说,凭什么把自费药也纳入带量采购?!就为了规范临床一线的合理用药行为,自费药也该进集采啊,这都用到什么地步了。

制表:茶馆 凌渊

从986的配备使用要求来看,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二级公立医院、三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配备品种数量占比原则上分别不低于90%、80%、60%”。但数据不骗人,残酷的现实告诉大家,进了基药,基药的占比也没有强多少,以这家三甲医院为例,基药占比只有17%,自费药仍然有着大量的市场,基药的比例仿佛告诉企业,进了基药,并不代表就是迅速起量,反而,从“配备使用”到“使用”的强调,更是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大量基药仍然躺在库房中,甚至不一定能够得到正眼看待。其实也告诉大家,道路千万条,全国医疗机构这么多,非基药的空间仍然比基药大得多。

今年2月初,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23版)》。与2022版相比,新版手册对其中部分指导文件、术语定义等进行了更新和细化。其中,对比2022版,手册提到“基本药物采购品种数占比由以前的考核医院配备使用”的全部基本药物品种总数,改为考核年度医院“使用”的全部基本药物品种总数。从“配备使用”到“使用”,更强调了一个实际落地的执行环节,力图解决以往备而不采、备而少采。但从这家三甲医院来看,更关注的是国采是否落地,更关注的是国家及地方重点监控的品种是什么样的情况,我们理想中,对基药持有的美好,在医疗机构的眼里,可能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美好。

基药,之于区域差异,南北使用不一样。之于品类差异,中西药使用不一样。之于经济差异,各地要求不一样。同样的化药可能在东部做得风生水起,到西部可能就会举步维艰。都说现在进院难,有人说,好歹基药入院还有机会,但以古人的智慧告诉我们,凡是摆在面前的机会,众目睽睽之下,其实已经不是机会了。难道没有看到入院现在有多难,大量的基药与非基药被撂置在各大医院的药剂科案桌上,等待机会。反而是集采的机会是强制的,从上到下,要求不用不行。最近,各方面下发的关于集采落实的有关政策文件就是明证。

所以,客观看待基药,平常心看待基药,冷静看待基药,你看医疗机构已经这么“冷静”了,企业还有什么可急的?切莫把基药变成功利性准入门槛,基药有多少能量,还是得市场说了算。

*声明:本文由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艾美达医药咨询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公众号内容仅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